“热!南方43个县市高温突破40℃,上海中暑死亡10余人……”正因为如此,各种防暑的招式在网上传播。而在北京,热字似乎并不突出,除了偶尔高调复出外,大多时候都是降雨唱主角。许多市民可能说了,反正没那么热,是不是中暑也就离自己比较远了呢?但其实不然。
“从中医角度来说,在外面长时间曝晒中暑的我们称之为‘阳暑’,而相对的则是‘阴暑’,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被其侵袭。经常有患者来看病的时候,说自己关节酸痛、没汗但怕冷。”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医学博士马建岭表示,这主要就是人们以错误的方式解暑引起的,通常服用藿香正气更适合,西瓜及冰镇绿豆汤则不适宜。
阳暑与阴暑咋区分?
中暑可说是夏季容易发生的疾病。从中医的角度来看,中暑可分为两类:阳暑和阴暑。通常我们所说的中暑其实指的是“阳暑”,这种中暑多是因在烈日下待的时间过长,出汗过多引起的。阴暑主要由感受暑湿之邪后,加上纳凉不当引起。此外,人们还要预防情绪中暑。
所谓“阳暑”,通常是见于长时间在太阳暴晒下的劳动者、运动人士,症状是头晕倦怠、口渴身热等,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兼休息,甚至会出现热衰竭和休克,危及生命安全。
而“阴暑”则是指“暑热在内、寒湿在外”,通常是人们以错误的方式解暑引起的。比如在户外将身体晒得很热,然后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;或是在大汗的状态下,进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饮品,这会引致皮肤毛孔收缩、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。
此外,如果睡觉时,被空调或电扇强风对吹,也可导致风、寒、湿邪侵袭身体而引发“阴暑”。通常表现为热头痛、无汗恶寒、关节酸痛、腹痛腹泻等症。
防治上有哪些不同?
阳暑
因为阳暑是由于受高温影响所致,所以首先是脱离高温环境,迅速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。如果神志清醒,并无恶心、呕吐,可饮用含盐的清凉饮料、茶水等。
同时,可采用电风扇吹风等散热方法,但不能对着中暑者直吹。同时,也可在头部、腋下及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放置冰袋。当然如果条件有限,可以用冰块、冰棍等放入塑料袋中使用。
这个时候,可以多喝点绿豆汤,能清热解暑、止渴利水。既是夏季的防暑饮品,也是治疗中暑良药。另外,经常食用马铃薯、红薯、香菇、山药等,在大暑伤津耗气时节也有益气作用。此外,桃子和香蕉也是不错的防暑水果。而最突出的则是西瓜了,可以说是天然的“白虎汤”,能够清热生津。
阴暑
如果出现了阴暑症状,这个时候千万别喝冰镇绿豆汤,以免雪上加霜,而是多喝些生姜红糖水,或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四逆汤加砂仁,一般服用3-5天就能见效。
“其实,阴暑也分为三种情况,还需对症下药。”马建岭表示,类似感冒的“阴暑”患者可服用香薷、厚朴及白扁豆熬的汤;若症状类似感冒并伴有嗓子疼痛,可服用香薷、厚朴、白扁豆和银花、连翘熬的汤;若是体内寒湿,藿香正气胶囊或水就可以解决。
预防“阴暑症”,平时要注意不要过于贪凉,不要露宿或通宵达旦地使用电扇、空调,还要注意节制生冷饮食,避免在大汗之后立即进行冷水淋浴。
此外,还应当多吃些清热、生津、养阴的食物,不吃或少吃辛辣、燥热、油腻的食物,少饮酒。